藏头诗‖幸有心期当小暑·葛衣纱帽望回车
2023-07-07 09:32:52
更新时间:2025-04-26 16:13:00
近日,琶洲算法大赛高校巡回赛第二站在华南理工大学(大学城校区)圆满落下帷幕。4月26日,记者从广州海珠相关部门获悉,琶洲算法大赛历经连续举办三届后,已经成为国内外算法领域从业者展示算法实力的舞台。为进一步构建“大赛+巡回赛”全年赛事矩阵,去年10月份以来,海珠区首创“一校一赛”的定制化办赛模式,推出系列高校巡回赛,并在中山大学成功举办首站赛事。在第四届琶洲算法大赛即将启动之际,高校巡回赛第二站再次打响。
行业巨头联袂出题,政企高校齐发力
本站赛事共吸引了128名学生踊跃参赛。经过近一个月的激烈比拼,最终诞生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6名及优胜奖12名。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作为华南地区计算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计算机学科于2022年首次进入ESI全球前千分之一,截至目前排名为全世界第36名,学院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与先进的科研平台为大赛提供了坚实的学术支撑。据统计,本次参赛队伍中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队员占比达三成以上,涵盖了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软件学院、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等6个学院的学生。
“此次大赛,为学生提供了挖掘产业实际需求、锻炼实践能力的舞台,有效推动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从基础理论研究向应用创新技术的转化。”欧洲科学院院士、中国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陈俊龙表示,未来学院将继续深化与海珠区、琶洲实验室等单位合作,紧扣国家“人工智能+”战略,培养适应数字时代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核心矛盾在于校企供需的结构性错位,企业难觅具备实践能力的应届人才,学生难寻契合市场需求的成长路径,陷入‘企业找不到合适人才,学生摸不准就业方向’的双向困局。华工学子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与卓越的创新思维,充分展现了自身实力,也完美契合了‘激发高校青年学生AI创新创业活力’的赛制初衷”,海珠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从首站的探索积累,到华工站的突破升级,从赛题的精心设计,到政企校的协同发力,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对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与大模型产业发展的深度思考,搭建起高校学子与行业前沿对话的桥梁。
跨学科融合实战,赛事难度再升级
赛事聚焦人工智能核心算法优化,采用线上打榜的方式进行。阿里云提供了魔搭社区算法竞赛平台、赛题任务,以及模型推理和训练所需的Notebook环境、开源大模型库、GPU算力资源、实战数据集、大模型微调工具等竞赛资源。
同时,在首站赛事基础上,按照“人工智能+跨学科融合”理念,对赛事赛题进行了全新升级,赛事任务更具专业性和挑战性。在模型运用方面,模型参数更高,处理复杂度增加,对选手模型特性掌握及微调能力上提出更高要求。在数据处理方面,多模态数据集融合难度大,需要选手具备跨模态处理技术,相比文本数据集的处理难度再提升。在任务目标方面,精心设置融合计算机科学、数据科学、环境科学等多领域知识的赛题,在特定方向深入钻研,对技术细节把控和优化能力要求更高,为学生搭建起理论与实践深度结合的优质平台,推动实现教育供给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
“此次大赛让我们得以近距离观察到来自高校的优秀人才及其创新成果,这些新生力量正是阿里云乃至整个阿里巴巴集团持续发展的源泉所在。”阿里云智能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此类赛事,进一步加强与各大高校的合作关系,共同探索产学研结合的新模式,携手各界伙伴共同构建一个充满活力与创造力的生态系统。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黄小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