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头诗‖幸有心期当小暑·葛衣纱帽望回车
2023-07-07 09:32:52
更新时间:2025-04-26 01:05:00
“多亏政府及时帮忙,这笔救助金真是雪中送炭!我太感谢政府了。”近日,锦屏县彦洞乡救民村村民潘英坛老人逢人就说。
这是一场重病背后的“民生速度”。2024年7月,72岁的潘英坛因突发疾病住院治疗,在医保报销后仍需自付4000余元医疗费用。这对于一个接连遭遇变故的家庭而言无疑是沉重负担——其子因肝硬化于年初离世,儿媳独自供养两名求学子女,全家仅靠低保和零散务工收入维持生计。
乡民政部门通过日常走访摸排发现该家庭困境后,迅速启动临时救助程序,通过民政的救助有效缓解了家庭经济压力,给他们带去了希望。
彦洞乡党委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开展社会救助工作,潘英坛家庭的救助案例只是彦洞乡民生兜底工作的缩影。
近年来,该乡建立“网格化+大数据”动态监测体系,组织干部常态化入户走访,重点排查重病、重残、突发意外等困难家庭,变“被动申请”为“主动服务”,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
2024年,彦洞乡开展老人探访关心关爱420余人次,接待群众解答疑问200余人次;新增低保27户95人、特困供养8户8人;全乡低保户313户704人,全年累计发放农村低保金342.49万元,其中发放临时救助金96户302人29.74万元,发放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196人28.14万元,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72人14.21万元;为残疾人配备轮椅等辅助器具20件19人。
“兜住底、兜准底、兜好底,是民政工作的生命线。”彦洞乡人大主席曾贤礼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深化社会救助主动发现机制,将民生关怀落实到“最后一米”,切实为困难群众纾困解难;持续聚焦“一老一小”、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完善“物质+服务”综合救助模式,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开展技能培训等方式增强困难群众“造血”能力,把民生“保障网”织得更密更牢,让党和政府的温暖直抵民心。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吴运镇
通讯员 张绪圣 陈孝俊
编辑 欧阳章杰
二审 安通
三审 熊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