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少年”考上大学啦!

更新时间:2025-04-25 15:02:00

4月22日上午,李东林接到了朋友的祝贺电话。

朋友祝贺他考上了河北艺术职业学院的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

从3月22日李东林参加河北省高等职业教育单独招生考试(以下简称“单招”),到现在一个月的时间,李东林说,一切终于“尘埃落定”。

报考

19岁的李东林是中捷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也是一名有着10多年收藏经验的“老藏友”。

李东林是渤海新区黄骅市人,在他还没上小学的时候,就对文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0多岁的时候,他就趁着周末不上学,拿上自己攒的零花钱、骑上三轮车在附近的村里走街串巷,收集老物件。

有一年大旱,河水干枯,在河边玩耍的李东林意外发现河床上有许多陶器碎片。这些陶片上带有文字和花饰,这一下子可把李东林高兴坏了。

在之后的几天中,李东林心心念念地想了解这些陶片的渊源,催着父母给他买相关书籍。

后来他又通过网络查询和向村上老人请教等,这才知道那里是古城遗址。这也让他大胆猜测这陶片很可能和遗址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后来,李东林将捡到的陶片拿到黄骅市博物馆,工作人员通过研究,证实了他的猜想。

从那之后,李东林发现的文物标本越来越多,达到了百余件。

为了让这些藏品得到妥善的保管,李东林的母亲把家里闲置的三间平房收拾出来,让他用来陈列自己的藏品。

当自己的“小小博物馆”里的藏品越来越多,李东林已经不再仅仅满足于研究这些藏品了。

看着自己一屋子的残片,李东林的心里萌发了将它们恢复原貌的想法,于是他开始查阅资料,学习文物修复的方法。

这些年,经他手修复的文物标本多达几十件,这也成了他最自豪的事。

2022年8月份,即将成为高中生的李东林想要为这些文物标本找一个永久“归宿”,于是把自己多年收集的藏品捐赠给黄骅市博物馆。

黄骅市博物馆馆长张宝刚说,李东林捐赠的文物标本时间跨度很长,从春秋战国时期一直到民国时期。

因为掌握的文物知识比较多,从2016年李东林就被黄骅市博物馆聘为“文物保护志愿者”。

2023年年底,全国文物第四次普查开始。去年6月份,黄骅文物普查实地调查工作正式开启,李东林积极报名,也成了这次文物普查工作中最年轻的普查员。

也是在这次文物普查工作中,李东林意识到对文物保护与修复仅凭热爱是不够的,还需要到专业院校学习。

2024年9月,他决定好好复习,报考第二年的单招考试。


自学

决定考学之后,李东林对自己的现状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他想学习的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在河北省单招考试的招录学校中,只有一所学校有。

“因为单招对地域有限制,也就意味着我只能孤注一掷。如果考不上这所学校,我就没了选择。”李东林说,他的压力瞬间大了起来。

压力大不仅仅是因为这个问题,还有他之前的文化课成绩。

“我的文化课底子是比较薄的,成绩也不好。我的数学成绩在高一、高二时,分数很少超过60分。”李东林说。

李东林上的是职业技术学校,到高三这一年,按照学校安排,学生们要自主实习。

“我想着继续考学,所以我得学习。”李东林说,为了提高自己的成绩,他先想到了去上补习班。

“但我发现,在我们当地没有针对我要报考专业的补习班。”李东林说,找不到合适的补习班,他只能自学。

“我们要考语文、数学、历史以及职业适应性测试等。”李东林说,所谓的职业适应性测试会涉及一些生活常识以及他想报考的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的知识。

这些专业知识是李东林比较擅长的,所以他没把太多的精力安排在这科上。

“我语文成绩还可以,数学是我最大的弱项。”李东林说,历史这一科也是他的弱项。

弄清楚自己的情况后,李东林看了下他要报考学校的前一年的录取成绩。

“以我当时的成绩,根本考不上。”李东林说,为了能考上心仪的学校,从去年9月底,他开始了“攻坚战”。

被数学难哭

李东林说,按照自己的计划,第一个月他“专攻”数学。

这一个月的时间,是李东林最困难的阶段。

“我数学的基础实在太差了。”李东林说,为此他得从高一的数学知识重新学起。

从开始学习的那天起,李东林每天早上6点钟开始学习,学几个小时后,吃第一顿饭,然后再接着学。

到吃晚饭的时候稍微休息一下,晚饭过后,李东林继续学习到晚上12点钟。

“原来都是一天吃三顿饭,但开始学习后,我一天只吃两顿饭。”李东林说,即使这样,也觉得不饿。

“数学学起来太难了,我经常学着学着就遇到了不会的题。”李东林说,这个时候,他会看答案中的解题步骤。

“但在看解题步骤的过程中,我发现有的步骤我看不懂。”李东林说,他就根据自己学到的内容,一点点梳理。

“可有的时候梳理半天,发现我根本梳理不懂这道题。”李东林说,他加入了一个学习的群,会在群里问别的同学。

有同学给他讲了后,他当时觉得听懂了,可没过多长时间,发现自己又不会了。

“说实话,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不止一次被数学题难哭过。”李东林说,是真的不会。

尽管这样,第一个月,他将高一到高三的数学书看了一遍。

这一遍过后,李东林测试自己的数学成绩能达到80分左右。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他重点学习数学和历史。

“数学是在不断地攻坚,历史要从头开始背。”李东林说,这个过程中,他也有学累了的时候,但想想自己的目标,又咬咬牙坚持下去。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到去年年底时,李东林说,他再做试卷,他的数学成绩最高分能达到140分,最低分也能在120分左右。

“我说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就是有那么一瞬间,感觉找到了数学的学习方法,做数学题变得轻松起来。”李东林说,尽管这样,他还是有很大的心理压力。

目标

压力来自哪里?李东林说,他怕自己考不上,辜负了很多人的期望。

“这些年,很多人都给予了我帮助。”李东林说,比如黄骅市博物馆馆长张宝刚,他看到了我在文物保护与修复方面的能力,一直鼓励我好好学习,考取更高的学府。

“还有黄骅市博物馆里的很多哥哥,在文物普查过程中,也鼓励我好好学习。这些人对我的帮助和鼓励,让我觉得考不上都愧对他们。”李东林说,除此之外,他自己也想考上更好的学校,能学习更多文物保护与修复方面的知识。

“我经常会焦虑到睡不好觉,觉得压力比较大。”李东林说,但他也意识到,这种状态不利于自己的学习和考试。

也是在那一段时间,他尝试着给自己做心理建设,让自己保持一颗平常心。

引号不成对,请注意核查。我告诉自己,不要想太多,要坚定地为自己的目标努力。建议修改为可书写在段首的标点符号李东林说,也是在这样的过程中,他的心慢慢平静了下来。

3月22日是单招考试的日子,3月21日,李东林学习到晚上10点钟。

考试结束后,作为文物保护志愿者,李东林来到渤海新区黄骅市海丰镇遗址博物馆开始修复文物。

这个过程中,他在平静地等待考试成绩。“按照我在考场发挥的情况,我觉得我考得还可以。”李东林说。

4月8日是单招出成绩的日子。李东林满心忐忑地查询自己的成绩,当“571分”出现在手机屏幕上时,李东林激动地喊出了声。

“考上了!”李东林说,因为他所考类别的录取控制分数线是378分,“我的成绩比控制分数线高了将近200分,录取应该没问题了。”

4月19日,2025年河北省高职单招考试录取结果出炉。李东林以571分的成绩被河北艺术职业学院录取。

今年9月份,李东林就要开始他的大学生活。“考上了大学,内心还是很兴奋的。”李东林说,兴奋之余,他又有了新的打算。

“我考取的大学是大专,我还想着将来考本科、硕士、博士。”李东林说,当他说出这个想法的时候,很多朋友以为他在开玩笑。

“因为喜欢这个专业,所以我想将来在这方面能学习到更多知识。”李东林说,他也想着发挥自己所长,为社会作出贡献。

(记者张丹)

相关推荐

“文物少年”考上大学啦!

4月22日上午,李东林接到了朋友的祝贺电话。朋友祝贺他考上了河北艺术职业学院的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从3月22日李东林参加河北省高等职业教育单独招生考试(以下简称“单招”),到现在一个月的时间,李东林说,一切终于“尘埃落定”。报考19岁的李东林是中捷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也是一名有着10多年收藏经验的“

2025-04-25 15:02:00

云南玉昆队长赵宇豪:当打之年,无所畏惧

“刚刚结束的三连客,整体表现还可以,只是没有达到预期,没有拿到全部该拿的分数,有些遗憾。三连客确实很累,对球队的体能和精神都是很大的考验,但从第一场比赛开始球队的状态一直都在进步。我相信回到主场来,我们会有更好的表现。”云南玉昆队长赵宇豪在2025中超联赛中刚结束的连续三个客场征战后这样说道。4月1

2025-04-25 08:31:00

新民·教育星球|治愈孩子“空心病”,从“批改答卷”到“递出画笔”

【案例】晨光斜斜地洒进教室,课桌上堆叠的试卷泛着冷白的光。后排的小H将脸埋在臂弯里,任由窗外的鸟鸣掠过耳畔。班主任推门而入,轻声问他是否愿意在艺术节上演奏二胡——那是他曾经引以为傲的才华。他沉默良久,最终摇头:“算了,没意思。”他的成绩单上数字亮眼,也时常对周围人礼貌地微笑,却在某个清晨突然拒绝踏入

2025-04-23 20:06:00

国网西咸新区供电公司:开展春季防山火专项巡检 筑牢电网安全防线

为全面保障春季检修工作质效,防范山火隐患风险,4月20日,国网西咸新区供电公司组织党员先锋队对辖区线路开展春季山火专项巡检。此次行动以“隐患清零、缺陷管控、安全筑基”为核心目标,结合气象预警与历史故障大数据分析,针对山区线路易发山火、树障、绝缘老化等典型问题,采用“人巡+无人机+智能传感”立体化巡检

2025-04-22 10:12:00

红岭实验小学数学周上演“高能对决”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首席记者 吴吉 记者 方杰 通讯员 郑昀婷 唐伟杰 朱祁莹 王之艳当数字在指尖跃动,当思维碰撞出火花……近日,红岭实验小学以一场“数韵飞扬·智趣相随”的数学周活动交出了一份创新实践的精彩答卷。课堂与项目化学习巧妙融合,符号化作趣味游戏,公式跳出课本拥抱真实生活……数学之美,在每一

2025-04-20 14: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