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头诗‖幸有心期当小暑·葛衣纱帽望回车
2023-07-07 09:32:52
更新时间:2025-04-25 09:13:00
□孙晓曦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今年的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健全生态保护补偿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河南在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初步构建了生态保护补偿的政策框架和实践体系。为进一步巩固流域生态保护修复成果,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化探索和实践,推动美丽河南建设迈向更高水平。
精准界定补偿范围。一是健全财政投入机制,确保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的投入与产出相匹配,科学衡量流域沿线地方政府、企业及公众因生态保护而面临的发展机会成本和经济损失。明确生态保护事权与补偿责任,健全各级财政在生态保护补偿转移支付、奖补资金及相关专项资金方面的投入机制。二是拓宽补偿范围,以各地市行政区划为基础,以流域为纽带,重点覆盖流域沿线具有公共产品性质的各类生态系统。三是厘清生态保护补偿主体间的利益关系,强化协调机制,建立跨区域协调机构,涵盖上下游各级政府、企业和环保组织,促进各方沟通协调,统筹流域治理。四是开展河南省流域生态资源摸底调查,精准掌握生态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价值现状。加强全流域生态资源资产化、清单化确权登记,为全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奠定基础。
重视水生态系统价值。一是优化核算方法,结合多维指标。优化补偿标准核算方法,将断面流量指标纳入考核体系,结合断面水质目标和污染物通量,综合考量上游水质污染的赔偿金额与优良水质的补偿金额及水量。二是建立“四水统筹”生态保护补偿评价体系,在现有水质补偿指数基础上,增加水量和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作为考核指标,引入水量补偿指数和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补偿指数。三是推动水生态系统服务市场化,基于不同功能和价值对生态资源进行分级管理,制定生态资源资产风险管理和预警机制。四是完善评估监督,助力长效保护。构建透明监督体系与定期评估机制,密切监测水生态补偿资金流向,精准评估其对水质、水量及生态系统的实际效益。
拓宽资金筹集渠道。一是统筹中央补助资金,结合河南财力状况,逐步增加流域生态保护的均衡性转移支付规模,重点支持流域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二是积极争取财政部、生态环境部等部门对河南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业务指导和资金支持,探索中央财政专项补偿资金、下游政府向上游政府提供的生态补偿专项资金,以及生态产品市场交易平台获取的补偿资金等多元化资金来源,鼓励企业积极参与生态产品市场交易。三是创新市场化工具,发起河南绿色发展基金流域生态补偿专项资金,加快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示范区和保险创新综合示范区建设,鼓励金融机构提供绿色信贷、绿色债券和绿色保险产品,推动生态保护补偿市场化。四是通过科学规划和政策引导,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流域综合治理等生态保护领域,为生态保护补偿提供多元化资金支持。鼓励社会资本对流域生态补偿提供资助,同时推动生态资源资产化、资本化和市场化,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探索多元合作模式。一是探索土地、技术、人才等多元化补偿方式。鼓励沿线区域根据发展实际,选择“正向”或“反向”飞地经济模式,以产业项目协作形式投入源头地区,充分发挥沿线区域的资金、区位、技术和人才优势。二是推进合作协议落实,鼓励黄河、淮河、南水北调沿线地区加强产业融合对接,围绕绿色产业、现代农业和文旅产业强化产业链深度协作,推动低碳绿色产业园平台建设,加快产业承接转移。三是推进补偿方式市场化,依托自然资源资产交易平台和环境权益交易平台,建立生态产品交易平台和生态保护补偿水权交易平台,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以市场化方式配置各类资源,提升生态价值。四是采用社区参与和利益共享方式,鼓励当地社区居民直接参与生态保护活动中,通过公平合理的收益分配方案,将生态保护补偿费用的一部分直接回馈给为保护环境作出贡献的社区和个人。
强化政策支持力度。一是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省、市、县三级政府需出台税收优惠、土地政策和财政支持等具体措施,确保流域沿线地区绿色产业稳定发展,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增长的双重目标。二是细化生态补偿政策,充分考虑河南省不同地区、不同流域的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差异,在现有政策法律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流域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政策体系,确保相关工作有法可依。三是完善流域生态补偿资金配套制度,建立规范的生态保护补偿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加大资金和项目落实的监管力度,引入多元化主体参与评估与监督。四是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确保各项政策措施得到有效执行,定期对政策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和优化政策内容,确保生态保护补偿工作取得实效。
构建特色补偿机制。一是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补偿市场化交易平台信息披露机制,公开披露交易对象、交易金额、交易方式等信息。以交易平台建设为契机,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技术标准体系,提升生态产品绿色标识技术、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技术、环境损害赔偿量化核算技术的规范化和专业化水平。二是建立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分级管理体系,流域沿线政府是跨市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的主体,省级政府负责跨省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和协调指导,支持跨市县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三是构建生态保护利益公平分配机制,通过确认流域生态产品价值,科学评估上游地区生态保护成效,进一步提高跨地区横向生态补偿标准核算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推动流域生态保护利益在上下游地区之间的公平分配。四是采取多种措施宣传生态保护补偿政策,提高公众对生态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全社会的生态保护意识,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保护的良好氛围。
(作者单位:河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