眨眼间能完成10亿次存储 上海科研团队研制出超高速闪存

更新时间:2025-04-17 09:57:00

记者从上海市科委获悉,集成芯片与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周鹏-刘春森团队通过构建准二维泊松模型在理论上,预测了超注入现象打破了现有存储速度的理论极限研制“破晓(PoX)”皮秒闪存器件。其擦写速度可提升至亚1纳秒。400皮秒相当于每秒可执行25亿次操作,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快的半导体电荷存储技术。相关成果以《亚纳秒超注入闪存》为题于北京时间4月16日晚间在《自然》(Nature)期刊上发表。

AI时代,大数据的高速存储至关重要。如何突破信息存储速度极限,一直是集成电路领域最核心的基础性问题之一,也是制约AI算力上限的关键技术瓶颈。要实现大数据的高速存储,意味着与之匹配的存储器必须是在存储速度、能耗、容量上均表现优异的“六边形战士”。

然而,既有存储器的速度分级架构形如一座金字塔——位于塔上层的易失性存储器(如SRAM、DRAM)拥有纳秒级的高速存储,但其存储容量小、功耗大、制造成本高、断电后数据会丢失;而位于塔底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如闪存)则恰恰相反,虽克服了前者的种种劣势,但唯一的美中不足,便是百微秒级的存取速度不及前者十万分之一,遑论满足AI的计算需求。

既然闪存除了速度都是优点,有没有可能补齐它的速度短板?为此,周鹏-刘春森团队开展攻关,试图重新定义存储的边界,找到一种“完美”的存储器。

作为闪存的基本存储单元,浮栅晶体管由源极、漏极和栅极所组成。当电子从源极顺着沟道“跑”向漏极的过程中,按下栅极这一“开关”,电子便可被拽入浮栅存储层,实现信息存储。

“过去为闪存提速的思路,是让电子在跑道上先热身加速一段时间,等具备了高能量再按下开关。”刘春森形象解释。但在传统理论机制下,电子的“助跑”距离长、提速慢,半导体特殊的电场分布也决定了电子加速存在理论上限,令闪存存储速度无法突破注入极值点。

从存储器件的底层理论机制出发,团队提出了一条全新的提速思路——通过结合二维狄拉克能带结构与弹道输运特性,调制二维沟道的高斯长度,从而实现沟道电荷向浮栅存储层的超注入。在超注入机制下,电子无需“助跑”就可以直接提至高速,而且可以无限注入,不再受注入极值点的限制。

通过构建准二维泊松模型,团队成功在理论上预测了超注入现象,据此研制的皮秒闪存器件擦写速度闯入亚1纳秒大关(400皮秒),相当于每秒可执行25亿次操作,性能超越同技术节点下世界最快的易失性存储SRAM技术。

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快的半导体电荷存储技术,实现了存储、计算速度相当,在完成规模化集成后有望彻底颠覆现有的存储器架构。在该技术基础上,未来的个人电脑将不存在内存和外存的概念,无需分层存储,还能实现AI大模型的本地部署。

作为智能时代的核心基座,存储技术的速度边界拓宽或将引发应用场景指数级的革新,并成为我国在人工智能、云计算、通信工程等相关领域实现技术引领的“底气”之一。下一步,他们计划在3~5年将其集成到几十兆的水平,届时可授权给企业进行产业化。

据悉,该全国重点实验室依托复旦大学建设,周鹏和刘春森均是实验室骨干成员。此研究工作得到了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人才类项目、上海市基础研究相关项目支持,以及教育部创新平台的支持。

(总台央视记者 张春玲)

©2025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使用。

责任编辑:隋博宇

相关推荐

视频|上海交通大学发明AI导航眼镜,盲人也能自由出行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长聘教轨副教授、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领军科学家顾磊磊团队为盲人和部分视力障碍者开发了一款AI导航眼镜。已有8名视障人士在测试中该佩戴设备在城市街道上行走,并能穿过摆满家具的会议室。相关研究登上《自然》头条。这款可穿戴设备重约200克,从拍照到响应、输出的时间仅为250毫秒,与人类的反

2025-04-17 22:24:00

看有“味道”的电影 吃打印的巧克力 科技带来全新感官体验

前沿科技更好地融入生活,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是这几天消博会呈现出来的一大特点。消博会进入第四天,记者又有哪些新的发现?拍照不再单一 3D打印留住珍贵时光总台记者 金歆竹:消博会浙江馆里有很多智能化产品,给我的“五官”带来了全新的体验。在日常生活中,相信很多朋友和我一样很喜欢拍照片,但单纯地拍照只

2025-04-17 17:06:00

眨眼间能完成10亿次存储 上海科研团队研制出超高速闪存

记者从上海市科委获悉,集成芯片与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周鹏-刘春森团队通过构建准二维泊松模型在理论上,预测了超注入现象打破了现有存储速度的理论极限研制“破晓(PoX)”皮秒闪存器件。其擦写速度可提升至亚1纳秒。400皮秒相当于每秒可执行25亿次操作,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快的半导体电荷存储技术。相关成果以《

2025-04-17 09:57:00

吉林:隐形毒刺藏烟弹 法槌重击护青春 依托咪酯电子烟涉毒案警示录

近年来,随着电子烟逐渐流行,一些类似电子烟的"上头电子烟"悄然成为新的涉毒工具。这种"上头电子烟"外观与普通电子烟不易区分,但犯罪分子在电子烟油中添加了合成大麻素或"依托咪酯"等成分,实际上它们都是新型毒品。近日,吉林市昌邑区人民法院就审理了这样一起案件。被告人沙某某为获取非法利益,于2024年2月

2025-04-17 08:58:00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总工程师孙蔚敏:在人工智能的热潮中保持冷思考

人民网香港4月15日电 (余颖、严小晶)15日在2025世界互联网大会亚太峰会人工智能大模型论坛上,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总工程师孙蔚敏指出,智能时代正在加速到来,当前大模型确实有点过热,人工智能的核心在于创新,不仅是技术的创新,也是认知思维理念的创新。孙蔚敏在发言中表示,人工智能大模型作为新引擎,为

2025-04-16 17: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