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古希腊文明之源——故宫博物院“代达罗斯:希腊克里特岛的神话”特展印象

更新时间:2025-04-16 05:59:00

【带你一起看大展】

光明日报记者 李韵

自4月15日起,一步入故宫博物院神武门展厅,就犹如踏上希腊神秘的克里特岛——在“代达罗斯:希腊克里特岛的神话”特展中徜徉,不仅能感受到深埋于古老地层中的神话印记,更能透过珍贵的历史文物,了解作为古希腊文明源头的米诺斯文明,解读镌刻在西方文明源头的基因密码。

克里特岛的代达罗斯传奇

希腊的克里特岛横卧在爱琴海南端,与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北非大陆、小亚细亚隔海相望,是联结欧亚非三洲的关键跳板。独特的地理隔绝与史前文明断层,为克里特岛蒙上神秘面纱,成为孕育神话的沃土。在古希腊神话中,克里特岛是众神之王宙斯的故乡,诞生了各种动人的传说。

代达罗斯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传奇人物,他集发明家、建筑家、能工巧匠、雕塑大师与创新工具制造者等身份于一身。在古希腊文献中,米诺斯文明诸多技术创新皆被归功于这位标志性的工匠。这让人想到中国的鲁班。中方策展人、故宫博物院展览部薄海昆表示,代达罗斯是克里特神话谱系的核心象征,展览以“代达罗斯”命名,旨在凸显人类文明发展的共通性——创新性是发展的动力源泉。

展览现场 光明日报记者 李韵摄/光明图片

自荷马史诗至奥维德《变形记》,代达罗斯神话历经八百年传诵淬炼。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代达罗斯设计建造迷宫以囚禁怪物米诺牛的故事。展厅里有一只距今约3500年前制作的公牛头形绿泥石来通杯,暗示着迷宫怪物并非无中生有。这件来通杯以绿泥石雕刻而成,牛头面部的毛发刻画细腻,额头处可见螺形发旋。“来通”一词源于希腊语,意为“流动”。很多古代文明都把来通杯用作祭酒器,其最大特征是器身上有注液口和出液口。就像漏斗,液体从上面注入,下面流出。这只来通杯的注水口位于后颈部和左侧牛角处,出水孔位于牛嘴。来通杯通常为圆锥形,也有兽头形态。专家介绍,兽头形来通杯常被克里特岛的统治者作为外交礼物赠送给他国。陆续在希腊出土的牛头形来通杯和埃及第十八王朝法老墓壁画上的来通杯图像表明,这种器物在克里特岛与地中海东部其他文明的交往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希腊罗马作家以克里特岛为叙事背景,把代达罗斯的神话不断完善。如今,在希腊罗马神话中,能工与巧匠的创造、凡人与神祇的博弈、迷宫与飞翔的奇观……曾经零散的传说故事已熔铸成体系完备的文学瑰宝。而这些对智慧与勇毅的礼赞,经考古学家的赋能,竟淬炼成了历史的吟唱。

考古找到神话的源头

千百年来,实证的缺乏导致人们难以判断代达罗斯与迷宫故事的虚实,神话终归是神话,一切都停留在梦境般的幻想中。直到19世纪末,英国考古学家亚瑟·伊文思等人跟随神话的指引登上克里特岛。克诺索斯王宫遗址的惊世出土不仅印证了青铜时代米诺斯文化的辉煌,更让代达罗斯建造迷宫的传说得到历史真相的回响——那些错落层叠的宫室、繁复华美的壁画,恰恰是几千年前“迷宫”原型存在最有力的物证。

神武门展厅“重现”了著名的克诺索斯王宫遗址,营造沉浸式观展氛围。观众可沿着“代达罗斯”的足迹,从传奇的神话故事,走进真实的考古世界,全方位感受米诺斯建筑、壁画、文字、青铜、彩陶、金饰、石器、印章及雕像艺术之美。

人们尽管无法知晓代达罗斯传说的最早起点,却能从克里特岛的上古遗物中窥见蛛丝马迹。一块3300年前的线形文字泥板上,赫然书写着代达罗斯神殿之名,可见在那时,代达罗斯神话已有轮廓,故事内容也大概来源于现实生活。

展柜里有一组制作于3300多年前的女子陶俑,三位舞者双臂平举,围成半圆形,圆心是一位手持七弦琴的演奏者。她们身着及地筒裙,系着宽腰带,穿着紧身上衣,褐色彩绘不仅勾勒出深V的衣领、衣裙的花纹和褶皱,还在演奏者的颈上描摹出两串项链。女俑的头发盘成圆形,发髻高高束起。这组舞俑发现于克诺索斯王宫遗址,在这一特定空间中进行的舞蹈活动让人联想到荷马史诗提到的“阿里阿德涅的舞场”。这个舞场是代达罗斯为米诺斯国王之女阿里阿德涅建造的杰作。从舞蹈陶俑的舞姿中,人们仿佛感受到了皇家庭院的喧嚣。

克诺索斯王宫遗址中出土了不少典型的“御用”之物,比如这只海洋生物纹陶瓶。瓶身两侧饰有巨大章鱼图案,以正面姿态刻画,翻滚的触手覆盖了整个瓶子的表面。触手之间点缀着海胆、海螺及带海草的小岩石。希腊专家介绍,这种海洋风格陶器往往设计优雅,装饰主题能够完美契合并凸显器物形态。而最为精美的陶器很可能出自宫廷作坊。

青铜时代的东方回响

对记者来说,这是一次颇为独特的观展体验——看着展柜中的希腊文物,脑中却时时闪现中国的文物。

同样是距今约3500年,古希腊人把线形文字刻在泥板上,而中国人把甲骨文刻在龟甲、牛骨上;约3800年前希腊人制作的卡马雷斯风格带嘴储物陶缸上,那代表水波的涡纹与中国马家窑彩陶的典型涡纹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还有约3700年前的蛋壳陶杯上彩绘的白色花朵,让人想起龙山文化的蛋壳黑陶杯和庙底沟文化的“花”形图案。

还有青铜器、玉石器……史前时期,中国与希腊似乎并没有文化交流,却为何总能从米诺斯文化中看到“中国文化”的影子?这种奇妙的感觉,终于在展览的最后一部分中找到了解释。

展览结尾部分的“海月同辉”篇章用对照的方式展出了故宫博物院藏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周时期的13件重要文物,与克里特青铜时代文物展开跨越时空的对话。比如,在米诺斯彩陶下方,摆放了一只马家窑文化彩陶罐。专家说,彩陶在中国和希腊拥有彼此独立的文化基础,呈现出既有共性又具差异的艺术风貌,二者分别折射出农耕文明与海洋文明对自然景观的抽象表达与直观描绘。

中国良渚文化的玉琮、齐家文化的玉三牙璧都是礼器,而米诺斯文化的玉石器则强调实用价值,多用来做来通杯、鸟巢形碗等,将自然之材融入日常生活,映照出两种文明中神权与世俗的不同侧面。

当青铜文明的第一缕光芒同时照亮爱琴海与华夏大地,米诺斯工匠与中国先民以铜锡合金为介质,在两处隔绝的地理时空浇铸出风格迥异却同样璀璨的文明之花。商代青铜钺、戈与米诺斯文明的双刃斧、矛等,最初都是实用品,或为武器,或为工具,因其具有征伐和军事威仪属性,后逐渐演变为象征王权或神权的祭祀礼仪用器。而青铜的礼器在中国商周时期达到顶峰,制作工艺在今人看来仍叹为观止。

从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深藏于这些中国和希腊文物中的密码既非文化传播的实证,亦非技术同源的注脚,而是人类文明在相似认知阶段产生的精神共鸣。这种对照同台展示了人类早期文明的多元性与共通性。

黄河长江孕育的农耕文明与爱琴海滋养的海洋文明恰似音乐厅里的二重奏,虽然遵循着不同的文明路径,却在敬畏自然、探索技艺、建构秩序的征程中,共同谱写出人类早期文明的壮丽篇章。或许这才是故宫博物院在建院百年之际举办这个外国文物展的底层逻辑。

《光明日报》(2025年04月16日 09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相关推荐

探寻古希腊文明之源——故宫博物院“代达罗斯:希腊克里特岛的神话”特展印象

【带你一起看大展】光明日报记者 李韵自4月15日起,一步入故宫博物院神武门展厅,就犹如踏上希腊神秘的克里特岛——在“代达罗斯:希腊克里特岛的神话”特展中徜徉,不仅能感受到深埋于古老地层中的神话印记,更能透过珍贵的历史文物,了解作为古希腊文明源头的米诺斯文明,解读镌刻在西方文明源头的基因密码。克里特岛

2025-04-16 05:59:00

马来西亚各界期待中马增进友谊 深化合作

应马来西亚最高元首易卜拉欣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于4月15日开始对马来西亚进行国事访问。马来西亚各界人士表示,热切期待习主席到访,并希望此访进一步增进传统友谊,深化互利合作。马中友好协会会长马吉德:马来西亚热烈欢迎中国国家主席此次到访,此访将进一步巩固和深化两国关系。马中关系已经在经济、人文交流、贸易

2025-04-15 21:23:00

《爱苏州文明倡议十条》创意海报来了!

苏州的家人们注意啦!《爱苏州文明倡议十条》已正式发布,我们制作了一组创意海报,邀你一起做“苏式文明”代言人,共同为文明苏州添彩!编辑:汪财

2025-04-15 17:32:00

我国已经逐步建立智慧海关框架体系

科技日报北京4月14日电 (记者周思同)14日,国新办举行经济数据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5年一季度进出口情况。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在会上答记者问时提到,目前,我国已经逐步建立以九大标志性工程为代表的智慧海关框架体系,推动各业务场景加速建设、应用和复制推广,在维护国门安全、促进

2025-04-15 16:52:00

汇丰中国杭州财富管理旗舰网点开业 半年内覆盖六个城市

观点网讯:4月15日,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宣布杭州首家新一代财富管理旗舰网点正式开业。这是继北京、深圳、成都、宁波和无锡之后,汇丰中国在半年内覆盖的第六个内地主要城市。汇丰中国计划年内在广州、南京、青岛和大连等地开设多个新一代旗舰网点,以进一步拓展其在华财富管理业务。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由观

2025-04-15 13: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