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头诗‖幸有心期当小暑·葛衣纱帽望回车
2023-07-07 09:32:52
更新时间:2025-04-12 13:14:00
小小窗台,也是布景台。第十九届贵州旅发大会期间,参会的嘉宾与记者走进安顺旧州古镇,实地感受这座600余年的“梦里小江南”。期间,一扇扇寻常人家的窗台上,或展示陶艺,或展示刺绣品,或摆放售卖的小特产……屯堡人家的生活美学,就这样自然而然地流淌进游客心里。
600多年前,明朝军队在贵州安顺屯军屯田、建城戍边。此后,数十万军民在此繁衍生息,自成一脉的“屯堡文化”也因此逐渐成形。近年来,贵州大力实施红色文化重点建设、阳明文化转化运用、民族文化传承弘扬、屯堡文化等历史文化研究推广“四大工程”。旧州古镇就是“屯堡文化”的重要发源地。
徜徉在古镇的青石板街上,一排排百年老屋矗立于道路两侧,凤阳汉服、雕花窗棂、屯堡地戏,无不体现着绵延百年的古风遗韵。屯堡文化,并没有封存在博物馆里。古镇居民将窗台化作文化展台,让凤阳汉服的衣襟拂过青石板的纹路,使屯堡地戏的脸谱映着老屋檐的斜阳。这种“活态传承”,让文化有了呼吸的温度。
从窗台布景到整街规划,旧州古镇的智慧还在于懂得“留白”。不过度商业化,让原住民成为文化的主人;不刻意复古,让老手艺焕发新光彩。这种既有历史纵深感又充满生活烟火气的气质,恰是文旅产业最珍贵的底色。
夕阳把百年老屋的影子拉长时,一扇扇亮起的窗台成了灯笼——低头雕刻地戏面具的匠人,灶台边翻炒鸡辣子的屯堡孃孃,窗台上晃着腿听故事的孩童,都在讲述着:最好的文化展示与传承,就生长在生活里。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评论员 金妮
编辑 李海钦
二审 伍少安
三审 蒋叶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