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突破二维半导体电子学集成度瓶颈 用微米级的工艺做到纳米级的功耗

更新时间:2025-04-08 14:18:00

来源:【中国教育报】

本报讯(记者 任朝霞)近期,复旦大学周鹏、包文中联合团队突破二维半导体电子学集成度瓶颈,成功研制全球首款基于二维半导体材料的32位RISC-V架构微处理器“无极(WUJI)”。在32位输入指令的控制下,“无极”可以实现最大为42亿的数据间的加减运算,支持GB级数据存储和访问,以及最长可达10亿条精简指令集的程序编写。

面对摩尔定律逼近物理极限的全球性挑战,具有原子层厚度的二维半导体是目前国际公认的破局关键。历经国际学术界与产业界10余年攻关,科学家们已掌握晶圆级二维材料生长技术,并成功制造出只有数百个原子长度、若干个原子厚度的高性能基础器件。但要将这些“原子级精密元件”组装成完整的集成电路系统,却始终受困于工艺精度与规模均匀性的协同良率控制难题,过去最高集成度仅停留在数百晶体管量级,始终未能跨越功能性微处理器的技术门槛。

经过5年技术攻关和迭代,复旦大学周鹏、包文中联合团队取得突破性成果:基于二维半导体材料(二硫化钼MoS2)的32位RISC-V架构微处理器“无极(WUJI)”成功问世。该处理器通过自主创新的特色集成工艺,通过开源简化指令集计算架构(RISC-V),在国际上实现了二维逻辑功能最大规模验证纪录(集成5900个晶体管),完成了从材料到架构再到流片的全链条自主研发。

“我们用微米级的工艺做到纳米级的功耗。而极低功耗的CPU可以助力人工智能更广泛应用。”周鹏说。

北京时间2025年4月2日晚,相关成果以《基于二维半导体的RISC-V32比特微处理器》为题发表于《自然》杂志。

本文来自【中国教育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相关推荐

增资扩产!横沥又一项目用地成功摘牌

总投资2亿元,用地规模约21.52亩……4月14日,东莞市泰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增资扩产项目用地成功摘牌,该项目由东莞市泰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位于东莞市横沥镇新四村,项目总投资2亿元,用地规模约21.52亩,主要从事新兴能源技术研发;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光伏设备及元器件销售;太阳能热利用装备

2025-04-14 23:15:00

21独家|上汽大众首款增程车:对标理想L8,有望2026年一季度后量产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郑植文 上海报道 去年底,上汽大众合资续约至2040年,而上汽大众产品攻势正在加速。根据大众官方发布的战略规划,2026年起,上汽大众将推出 2 款基于CMP平台的纯电动车型、3 款插电式混动车型,并将首度推出 2 款增程式车型。 《21汽车·一见Auto》从多方独立信源处获悉

2025-04-13 20:39:00

半导体国产替代趋势有望加速!半导体产业ETF大涨超5%

A股午后持续走高,创业板指涨1%,深证成指涨0.5%,沪指涨0.2%,深成指涨0.50%;科创50指数与北证50指数均涨超3%,并收复4月7日下跌以来的缺口。半导体芯片、高铁轨交、机器人等方向涨幅居前,沪深京三市上涨个股近3600只。消息面上,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4月11日发布《关于半导体产品“原产地

2025-04-11 13:53:00

复旦大学突破二维半导体电子学集成度瓶颈 用微米级的工艺做到纳米级的功耗

来源:【中国教育报】本报讯(记者 任朝霞)近期,复旦大学周鹏、包文中联合团队突破二维半导体电子学集成度瓶颈,成功研制全球首款基于二维半导体材料的32位RISC-V架构微处理器“无极(WUJI)”。在32位输入指令的控制下,“无极”可以实现最大为42亿的数据间的加减运算,支持GB级数据存储和访问,以及

2025-04-08 14:18:00

突破硅基材料!复旦团队研制“无极”二维半导体微处理器,相关成果登《自然》

摩尔定律正逼近物理极限,如何突破这一瓶颈成了全世界集成电路领域科研工作者关注的事情,重要路径之一是利用新材料实现电子器件的迭代。北京时间2025年4月2日晚23时,复旦大学周鹏、包文中联合团队在《自然》发表最新成果。团队经过五年技术攻关,成功研制全球首款基于二维半导体材料的32位RISC-V架构微处

2025-04-02 23: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