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肿瘤”首张全景分子图谱绘成

更新时间:2025-04-08 08:30:00

转自:千龙网

4月7日,记者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获悉,该院院长虞先濬教授联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上海长海医院等单位的研究团队,历时5年成功绘制全球首张无功能性胰腺神经内分泌瘤多组学全景图谱,并根据图谱突破性提出这种“沉默肿瘤”的分子分型框架、预后模型和靶向—免疫治疗新策略,为临床精准诊疗提供了重要依据。相关成果日前刊发在国际期刊《癌细胞》上。

神经内分泌肿瘤起源于神经内分泌细胞,这类细胞遍布人体各处,胃、肠、胰腺等消化系统最常见,在中国患者中,胰腺部位的发病比例最高。胰腺神经内分泌瘤是发生在胰腺的第二大常见肿瘤,约90%为无功能性。这类无功能性胰腺神经内分泌瘤早期没有症状,因而也被称作“沉默肿瘤”。

虞先濬介绍,胰腺神经内分泌瘤的复杂性如同一部加密“天书”,其高度异质性和治疗困境长期困扰医学界。无功能性胰腺神经内分泌瘤缺乏精准治疗依据,患者术后是否需要辅助治疗和随访周期并不确定。研究团队整合基因组、转录组、蛋白质组和磷酸化修饰组4种组学数据,绘制出全景分子图谱,揭示了MEN1、ATRX、DAXX基因突变驱动肿瘤恶性演进的机制,填补了该领域研究空白。他们还发现了有望成为靶向治疗潜在“靶标”的多个基因。

在无功能性胰腺神经内分泌瘤患者的临床诊疗中,传统肿瘤分期及病理分级难以满足个体化治疗的需求。为了解决这一临床困境,研究团队利用前期研发的相关平台,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筛选出GNAO1、INA、VCAN这3个蛋白质,构建了预后标志物特征谱和预后模型,为无功能性胰腺神经内分泌瘤的预后判断提供了重要工具。

据介绍,该模型在4组独立队列中均展现出优良的预测效能和区分效果:高危患者5年生存率为51.4%,而低危组则达97.8%。更具临床意义的是,研究团队还证实相关蛋白在患者血浆中的浓度与肿瘤进展显著相关,这一发现有望推动诊疗模式从“有创组织活检”向“无创血液检测”跨越。

研究团队进一步通过蛋白质组学特征聚类分析,将无功能性胰腺神经内分泌瘤患者划分为4种分子亚型,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按图索骥”的精准路线,并在后续药物研究中证实了“四分型”的准确性。基于“四分型”的“分型而治”策略为个体化精准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关推荐

低血压的危害有哪些?这些日常处理方法请收好

近年来,我国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已有明显提高,但低血压却较少得到大家的关注。了解低血压及其处理方法,可以减少低血压带来的恐慌,减少低血压导致的不良事件。什么是低血压正常成年人的血压值为90~139/60~89毫米汞柱,当血压低于90/60毫米汞柱时,即为低血压。低血压分为生理性低血压和继发

2025-04-18 09:14:00

事关2780万人,这类医用耗材降价不降质

来源:【人民日报一撇一捺】我国听力残疾人约2780万人,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这一群体的规模还在不断扩大,听力问题备受关注。当前,人工耳蜗植入是治疗重度、极重度耳聋乃至全聋的有效手段。2025年3月起,全国各地相继执行国家组织人工耳蜗类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中选政策,人工耳蜗类耗材单套价格降幅明显。对

2025-04-17 13:17:00

小叶医探|乳腺癌位列安徽肿瘤发病第三位!肿块如何正确自查?专家支招

大皖新闻讯肿瘤是严重威胁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小叶医探”了解到,目前肺癌、胃癌、乳腺癌是安徽省发病前3位的恶性肿瘤。如何唤醒民众科学防癌的理念?如何通过早筛发现肿瘤尽早接受治疗?乳腺肿块如何在家自我检查?每年的4月15日-21日为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的主题是“科学防癌 健康生活”。中国科大附

2025-04-16 19:30:00

最新监测数据公布!这种病在上海人死因中排第2位,发病前三位↗

癌症是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一类慢性病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今天传出消息在上海伴随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癌症负担持续加重最新监测数据显示2021年上海新发癌症病例9.29万例,发病率为625/10万,发病前三位的癌症依次是肺癌、大肠癌和甲状腺癌;2021年全市有3.85万人因癌症而死亡,死亡率

2025-04-16 00:06:00

我国已经逐步建立智慧海关框架体系

科技日报北京4月14日电 (记者周思同)14日,国新办举行经济数据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5年一季度进出口情况。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在会上答记者问时提到,目前,我国已经逐步建立以九大标志性工程为代表的智慧海关框架体系,推动各业务场景加速建设、应用和复制推广,在维护国门安全、促进

2025-04-15 16: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