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头诗‖幸有心期当小暑·葛衣纱帽望回车
2023-07-07 09:32:52
更新时间:2025-04-06 21:41:00
川观新闻记者 蒋京洲 吴聃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这句话,曹泽富记了一辈子。80多年前,16岁的他响应号召弃笔从戎,加入中国远征军与日寇血战。如今,滇西抗战纪念馆外,他又想起这句话,也想起了那些在战争中离散的同学和牺牲的战友。
4月4日,曹泽富在云南腾冲国殇墓园内向阵亡将士行礼 吴聃/摄
1944年11月,曹泽富在成都读高中。日本人要打到贵州独山的消息传到成都,陪都重庆危急。“那种情况下谁还有心思读书?一听到征兵的消息,全班同学都去报名了。”曹泽富告诉记者,自己当时年纪只有16岁,身高和年龄都可能通不过军医的检查,于是便冒名顶替了一位同学参军,方才顺利入伍。
部队从新津机场登机起飞,中转昆明,飞越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脉到达印度,随后到达缅甸密支那进行军事训练。训练完成后,曹泽富被编入中国驻印新编第1军,在战枪排担任一名班长,使用巴祖卡火箭筒以血肉之躯对抗日军坦克。
从印度到缅甸,从密支那到八莫,中国远征军与中国驻印军胜利会师。解放战争开始后,曹泽富不愿意中国人打中国人,要求退役回乡继续学业。1951年,曹泽富选择学习医学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南充专区医院(现南充市中心医院)工作,后从南充市妇幼保健院退休。
2025年4月,曹泽富和其他8名中国远征军老兵重返滇西。他在腾冲国殇墓园远征军阵亡将士纪念碑前敬献悼词,几度落泪:“鲜血染红边陲,忠魂散落异乡。正是先烈的舍生取义、英勇奋战,才让中华民族度过危亡。我们不应忘记,更当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