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头诗‖幸有心期当小暑·葛衣纱帽望回车
2023-07-07 09:32:52
更新时间:2025-04-03 10:43:00
作者:马陆亭(浙江师范大学资深教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术发展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
AlphaGo(阿尔法围棋)战胜人类顶级围棋棋手之后,自动驾驶汽车、无人机、机器人等智能产品走进日常生活。近年来,DeepSeek(深度求索)、ChatGPT(自然语言处理模型)等带给人新的冲击,人工智能技术正在迅速改变世界。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认识到人工智能在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把发展人工智能技术提升到战略高度。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人工智能是引领这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具有溢出带动性很强的“头雁”效应。在这一重要论述中,“头雁”效应意味着,人工智能的发展能够在促进高水平自立自强方面发挥重大作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对于创建世界重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意义非凡,一直是近年来的战略重点。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专章部署“培育壮大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把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教育科技人才一体统筹推进的重要内容。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从长期目标到短期工作,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已成为以创新为引领、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1 人类社会处在由工业时代向数字时代跨越的节点
当今世界,科技革命扑面而来,国际格局深度调整,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创新决定着发展的战略制高点,由此决定着国际竞争的未来趋势。
第四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开启了由工业时代向数字时代的“升维”转换,即经由以蒸汽机、电气化为牵引性技术所形成的工业社会为基础,人类借助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迈向数字时代。信息化伴随着工业化的升级改造不断发展,当社会完成信息化对工业化的改造,形成以智能技术为基础的数字形态要素时,数字时代便真正来临。
数字时代意味着在三维空间中叠加了智能化数字空间。从学术概念来看,人工智能是指被人设计出来的智能机器或新的智能体,能“感知”环境、“思考”并采取行动,使成功机会最大化。从设计目的来看,人工智能是被用来超越人类的,这种“超越”是利用其算法、速度、数据、算力和机器属性帮助人类扩展智力和体力。智能化数字时代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新阶段,将使未来社会运行的基础发生根本性变革,个体的生存发展方式、群体的生产生活状态都将发生巨变,世界秩序和经济结构也在重构。
智能数字空间与三维视觉空间叠加,通过虚实交互极大地拓展了人们的视野,也进一步增强了发展对技术的依赖。国际竞争围绕生存链、供应链、价值链顶端展开,牵引性产业技术的发展直接高维进阶,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居于核心地位。
2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发展的必然选择
面对科技革命下的数字时代的来临,新的数字空间需要大量智能技术产品,若最为基础的“底座”技术跟不上时代“升维”,则会处于经济产业链的中下端,科技不自立自强自然受制于人。我们必须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之路,注重从原始创新到成果转化、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全链条创新效能提升,通过创新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社会形态跃迁。
科技自立自强首先是一种精神,表明我们有勇气、有志向全面走向创新,推动科技发展模式由跟踪借鉴转向创新引领;其次是一种能力,表明我们开始切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凭实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最终是一种现实,表明我们将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数字时代是新的历史性“疆土”开拓时代,由创新走出的企业、产业是未来经济社会活力和国家发展国际竞争实力的体现。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需要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指出,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强调实现科技自主创新和人才自主培养良性互动。这一重要论述启发我们,要深入思考教育、科技、人才之间的关系。人才培养质量是科技创新能力的基础,科技自立自强要通过创新人才来实现,二者相互支撑、相互成就。教育不仅要充分利用智能技术开展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还要牢牢把握育人方向和科技关键。
同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仍需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纲要》指出,教育布局和改革试点要紧密对接“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对接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国家高水平人才高地和吸引集聚人才平台建设,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这一重要部署表明,高水平开放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条件。我们要把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
3 教育如何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时代“升维”的重要体现之一是,以科技维度之新带动世界形态之变。教育要先承接这种变化,进而积极推动变革。数字时代,教育将出现“课堂+泛在+智能”新形态,将产生“智能技术参与下的规模化教学和泛在资源供给下的个性化学习”新范式。这种新型的因材施教,有助于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要求教育发挥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国家全局性的高质量发展以创新为引领,教育的基础性支撑,体现为依托高质量人才培养保障高质量发展水准;教育的战略性支撑,体现为依靠培养创新人才、产出创新成果支撑创新发展。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要求教育科技人才一体统筹推进。国家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和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认识教育科技人才的一体推进,要从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看创新发展效果,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优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强化关键核心技术包括人工智能相关技术的攻关,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能。总体而言,就是以创新为引领,不断产生新动能新优势,形成新领域新赛道,壮大新质生产力,提升国家创新体系和国家发展的整体效能。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要求高等教育面向经济产业全链条创新。由原始创新到生产力实现的全链条各环节都有创新,如揭示规律的科学发现、运用原理的技术发明、集成实践的工程创造、创新扩散的技术应用、规模制造的批量生产等。写在“纸上”的“论文”重在认识世界,写在“大地上”的“论文”重在改造世界。高等学校要通过分类发展形成高质量体系,以个体特色发展适应社会,以体系之力满足国家高质量发展的需求。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要求高水平大学集聚创新要素,培育科技产业发力点。面对创新发展要求,新旧动能迅速转换,新领域新赛道不断涌现,高校迫切需要以创新成果打造新兴产业源头、形成新质生产力。高水平大学要利用人才优势构筑创新高地,融合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创新创业人才,以科技创新激发区域经济发展活力,对接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打造战略科技引领力量,推动形成由大学集群辐射的科技创新地、产业活力源、经济增长极。
来源: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