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头诗‖幸有心期当小暑·葛衣纱帽望回车
2023-07-07 09:32:52
更新时间:2025-04-14 11:54:00
具身智能机器人不只会在陆地“耍功夫”,如今也能潜入深海“出任务”。近期,由西湖大学深海技术讲席教授崔维成团队与范迪夏团队研发的仿生潜水器“西谷II号”,在中国南海西沙冷泉区完成海试。它搭载自主研发的水下具身智能系统,模仿并超越了生物运动逻辑,让潜水器在深海也能“如鱼得水”,流畅作业。
此次海试,西谷II号实现了四项“世界首次”技术验证:深海环境无氧发电突破了深海能源供应难题;小型机械鱼深海分离与回收拓展了深海机器人集群作业场景;千米级机动测试提升了射流机器人在极端条件下的响应能力;仿乌贼吸盘高压吸附技术为深海采样及工程操作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西谷Ⅱ号“在深海无氧环境(1100m)下首次实现小型斯特林发电机发电,在幽深的海底点亮了一颗中国星。
据介绍,西谷II号结合仿生学与人工智能技术,模拟海洋生物的运动方式与生存策略,集成波动鳍驱动、多模态作业模块和自主决策系统,打造了一个高效能的深海智能平台,显著提升其在复杂海底环境中的作业能力。
未来,西谷II号有望广泛应用于自然资源勘探、珊瑚礁观测、生态修复、海底采矿、设备维护等任务,在生态保护与海底工程领域展现多功能潜力。尤其在深海作业中,它有望成为关键平台,为人类探索和开发海洋资源提供精准高效的技术支持。
范迪夏表示,团队的目标是打造“可达、可动、可用、好用”的潜水器。两年前,实验室推出的“西谷I号”成为全球首个抵达2000米深海的仿生驱动潜水器;如今的西谷II号在运动灵活性上实现重大突破,标志着“可动”能力的实现。
下一阶段,团队将启动“西谷III号”的研发工作,计划根据不同客户需求与实际应用场景,定制、设计并丰富潜水器的功能,进一步提升潜水器的作业能力与智能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