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头诗‖幸有心期当小暑·葛衣纱帽望回车
2023-07-07 09:32:52
更新时间:2025-04-09 12:36:00
开春以来,北京人的问候语从“吃了吗您呐?”悄然变成“过敏啦您?”。这座千年古都的“圆柏之争”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是守护苍翠的生态屏障,还是缓解过敏群体的痛苦?这一问题成为北京这一超大城市治理中不容忽视的话题。
风沙里的绿色卫士
“那年开春刮风,大街小巷尘土飞扬,白昼如同黄昏。”景山后街的刘奶奶掸着老照片上的灰,画面里是上世纪70年代漫天黄沙中的前门楼子,那时孩子们上学都得用纱巾裹住口鼻。80年代起,北京开展绿化造林,工人们拖着侧柏、圆柏树苗驶过大街小巷,老师傅们都说:“这树泼实,能镇住妖风,挡住沙尘。”
这些老师傅的底气源于圆柏的生存智慧:其具有耐寒、耐旱的特质,叶片在北京的寒冬依然保持苍翠;同时深根性强,侧根发达,像无数双大手将松散的沙质土壤编织成立体防护网;其圆锥形树冠和鳞片状密生枝叶能够很好地抵御风沙和噪音,还能吸收有害气体。据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统计,现核心城区圆柏占比高达15%,二环内甚至达30%。
天坛公园的圆柏树 来源:北京日报
另外,圆柏并非外来树种,作为北京“土著”,它们已在这里自然生长上千年。历史爱好者翻出《日下旧闻考》,提醒人们这些“活文物”见证过燕京八景的变迁。故宫、天坛等古代园林中的圆柏多为上百年的古树,其中天坛公园的3562株古树中,柏树占比就超过90%。
花粉季的过敏烦恼
彼时,大众见证过从沙尘到蓝天的变化,对花粉过敏的预期或许并不太令人担忧。5年后,新植圆柏进入成熟期,开始开花产粉,其生态效益与公共健康的平衡面临新考验。
因为圆柏开的花并不艳丽,无法吸引昆虫传粉,但它们很聪明,采取“靠风传播、以量取胜”的策略。单株成年雄树可释放上亿粒花粉,且能随风散播数百公里,加上气候变暖延长授粉期,污染物加剧花粉致敏性。今年春季这场“花粉风暴”相比以往也来得更早一些,主要是由于去年冬季干旱少雪、今年春季气温又迅速回升,再叠加风力作用,使得花粉飘散从3月初就集中爆发。
当大风掠过圆柏,肉眼可见的黄色烟尘在空中翻涌,被网友笑称,漫天花粉“可视化”了。协和医院数据显示:圆柏花粉过敏阳性率高达46.3%,证实了其为中国北方最主要的春季致敏花粉之一。
“春风虽自好,春物太昌昌——比如圆柏花粉”微博网友@sunshine1011道尽了过敏人群的无奈:“春天这么美却不敢多停多看”。
从海淀到朝阳,过敏成为大家共同讨论的话题。
在海淀,拥有88棵百年以上圆柏的清华大学,在校医院加开了花粉过敏门诊,教授们拎着药袋,原本透过厚厚的镜片看的是学术论文,此刻看的是盐酸西替利嗪的用药说明。
时尚地标国贸三期里,“防风护目镜+口罩”亦要讲究配色,是fashion的弄潮儿在过敏季里最后的倔强。追求效率的投行精英们将氯雷他定药片穿成项链吊坠,需要吃药时方便抠一颗。在一众喷嚏声和咳嗽声中夹杂着疑惑:“能不能砍掉圆柏?”
治理进行时
圆柏在北京生态平衡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若将圆柏全部砍伐,北京的冬季绿化将面临难题——其他树种难以在短期内替代其防风固沙、净化空气的功能。圆柏是北京鸟类过冬的重要食物来源,贸然砍伐也会破坏它们的生存环境。
2021年3月,北京市园林绿化局修改了《北京市主要林木目录》,将圆柏属、刺柏属从目录里删除,从源头控制种植规模。但并非直接否定圆柏价值,而是引导绿化工程向“低敏化、多样化”转型,在保护古树名木的基础上优化生态结构。
北京园林工作人员操作高压水枪,对圆柏进行冲淋 图源:新华社
针对柏树“冒黄烟”现象,天坛公园一直有雾炮车巡逻,地坛也有洒水车,园区花粉浓度曲线随着水雾起伏下降。北京多区域对现有的圆柏采取了疏枝剪叶、洒水喷淋、地面湿化以及雌株替换雄株等措施,来减少花粉的传播。
社交媒体上,网友拍摄的“美团过敏原清除计划”洒水车引发热议,纷纷表示“终于能摘下口罩逛园子了”。民营企业协助支援花粉喷淋公益活动,共同参与过敏原治理,也成为了城市新亮点。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联合气象部门、同仁医院等组成跨界专家天团,实时发布花粉监测预报;北京农学院秦岭教授团队研发出“神器”——有效遏制柏树花粉飘散的花粉固定剂;北京各医院早早备好抗敏药,从经典款氯雷他定到加强版奥马珠单抗一应俱全。
城市治理的故事,正藏在每一片被水雾洗亮的柏叶间,在每台监测仪的闪烁绿灯里,在过敏患者重新畅快呼吸中静静生长。
来源:北京网友说
作者:汗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