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水利 润中原

更新时间:2025-04-06 08:23:00

河南日报三农全媒体中心记者 李燕

“以前咱们村浇地得掐着时辰排队,三更半夜摸黑等水是常事,现在长江水顺着新渠哗啦啦涌到田垄边,就跟拧开自家水龙头一样方便!”4月3日,春日的阳光下,家住永城市马牧镇的李德福倚着崭新的灌溉闸门,望着汩汩清流在青石渠中奔涌,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目前,引江济淮(永城段)配套工程已全线通水。根据规划,到2030年,永城市受水区年供水量将达1.53亿立方米,到2040年跃升至1.87亿立方米。

作为连接长江水源与永城市民“水龙头”的核心枢纽,引江济淮入永30万吨/日水厂原水泵站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项目技术负责人张先恒介绍,在引江济淮(永城段)工程的宏伟蓝图中,该项目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泵站配备了4台高效水泵,设计供水能力30万吨/日。未来,跨越千里的长江水,将在此经过一系列精密的处理转化流程,最终润泽永城大地。

在灌区建设方面,永城市以引江济淮(永城段)配套工程为重点,将灌区改造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相结合,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灌溉效率和水资源利用率。通过灌区改造,不仅保障了农业生产用水需求,还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站在田埂上远眺,永城大地的肌理正被重新勾勒:208万亩耕地中,90%已蝶变为“田成方、渠成网、路相通、旱能灌、涝能排”的现代农田,粮食年产量稳定在36亿斤以上。2025年,永城市计划新建和改造提升36万亩高标准农田,涉及陈集镇、高庄镇、侯岭街道等18个乡镇(街道)。

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针对田间积水和电力配套滞后等问题,当地采取了系统化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实施水系连通工程和河道治理,有效解决了田间积水问题,确保了水流通畅。同时,建立“一长两员”制度,明确每眼机井的责任人,并标注联系电话,实现了电力设施的长效运行和及时维护。2024年排查整改后,全市所有机井均能达到“井出水、泵可用、电连通”的状态。

水系连通工程是永城市水利建设的又一亮点。双桥镇过去因沟渠淤塞,每逢雨季田间积水难以排出。如今,在地表之下,双桥镇去年疏通的202公里沟渠如同苏醒的水龙,1200节涵管编织成隐形的地下网络,让“肠梗阻”变成“高速路”。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流域面积30平方公里以上沟河的治理,整体进度达100%。通过疏浚沟渠、打通堵点,永城市构建了“市有规划、乡村有图”的水网连通体系,实现了田间干、支、斗、农、毛五级沟渠互连互通。

“水利建设既要算经济账,更要算民生账。”永城市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要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灌区建设改造和水系连通工程,全面提升水利保障抗旱、排涝、农业稳产能力,为永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水动力’。”

“以前种地靠天吃饭,水的问题不解决,心里总是不踏实。现在好了,政府把水利工程搞得这么好,往后的日子,就像这地里的庄稼,充满希望!”李德福抓了把湿润的泥土在掌心揉搓,眼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

相关推荐

基层治理“小阵地” 托起民生“大幸福”

幸福食堂海晏县委组织部供图村史馆村级卫生室配备的血压测量仪本报记者 郑思哲 通讯员 马宗昊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近年来,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将村(社区)作为乡村振兴治理提能的主阵地,创新“改造服务场景、提升民生温度、新建治

2025-04-29 07:14:00

邹湾村:传统抛秧技艺与现代农机共舞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黄雪梅、汤乐双)谷雨前后,欧庙镇邹湾村迎来了水稻秧苗育苗的黄金期,旋耕机的轰鸣声,农民抛秧的吆喝声交织成曲,勾勒出一幅幅热火朝天的春耕图景。走近邹湾村,村民们正用传统“抛秧”技艺将秧苗均匀撒落田间。“左手端盆,右手抓苗,轻轻一抛,秧苗就像伞兵一样空降到位了。”村民吴光国边示范

2025-04-28 17:08:00

广晟控股集团:前瞻布局具身机器人、低空经济等领域,靠实体经济走向未来

4月25日,广东省属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在广东广州举行。广东省广晟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吕永钟介绍:“我们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去年广晟整体效益增长了30%以上,今年一季度也顺利地实现了‘开门红’。”作为扎根实体产业的省属企业,广晟控股集团始终把着力点放在制造业上,发展呈现

2025-04-25 12:55:00

本科专业目录更新!增设29种新专业,今年高考就可报名

记者从教育部获悉,2024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4月22日发布,全国高校共新增专业点1839个,停招专业点2220个,撤销专业点1428个。此外,教育部同步更新发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5年)》,增列29种新专业,纳入2025年高考招生。新目录包含93个专业类、845种专

2025-04-25 08:08:00

一个国检平台带动衡水工程橡胶产业提质升级

以检测提质量 以质量强产业一个国检平台带动衡水工程橡胶产业提质升级河北宝力工程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巡检员刘敬文(右)与车间负责人一起检查套筒半成品质量。(河北日报资料片)衡水工程橡胶产业历经70余年发展,在国内市场占有率已超六成。如何进一步推动产业改造提升?近日,记者来到位于衡水高新区的恒为检验检测认证

2025-04-20 18: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