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头诗‖幸有心期当小暑·葛衣纱帽望回车
2023-07-07 09:32:52
更新时间:2025-04-04 08:24:00
料峭春寒中,泉城的春意正艰难破土。在二环东路佛慧山脚下,市中区森林消防中队在此处刚驻扎还不满两年,27名队员中大多是“00后”,最小的今年刚21岁。他们守护的不仅是14.6万亩山林和62座山头,更是这座千年古城绵延的绿色血脉。“清明临近,祭扫和野炊情况增多,这个时节风也大,是山火易发的高危时段。”今年25岁的李荣俊是中队的班长,看着屋外因大风摇摆不停的树枝,这位年轻的班长不免担心起来。3月底,全市森林消防专业队伍已进入最高等级战备,每日的操练和巡山任务都不同程度加重,这也是一年中压力最大的时候。4月1日下午,记者走进济南市市中区森林消防中队,跟随消防员一起上山巡护,记录下他们为守护泉城青山绿水的坚守与付出。
探访佛慧山巡护演练,硬核装备记者初体验
正午的哨音穿透春日困倦,经过短暂的休整,班长下达了下午上山实战演练的指令,9人战术小组迅速集结,搭载着两辆满载装备的消防车向群山驶去。记者跟随这支平均年龄24岁的队伍,开启了一场翻山越岭的守护之旅。
“正式出警要求我们从警报响起,到警车出门,不能超过1分钟”。刚刚整理好着装的李荣俊告诉记者,为了节省时间更快出发,设备穿戴一般都在车上进行。说话间,车辆已顺着山路来到佛慧山南麓,队员下车后迅速集合,第一个任务就是徒步巡查,队员们需负重10千克的风力灭火机穿行在山林间排查燃点。
“风力灭火机的主要作用是通过高速气流来压制火焰,从而达到灭火的效果”。根据李荣俊的介绍,记者也尝试背起这个“大号吹风机”,在设备启动的瞬间,剧烈震动从后背传至脚底,混合着柴油味的灼热气流扑面而来,右手捏紧油门的同时还要与产生的后坐力相抗衡。“真实火场需要我们负重的同时还会有手脚并用摸索上山的情况,持续负重作业一般都在4小时以上。”李荣俊笑着扶住踉跄的记者,顺势拉起风力灭火机试图帮助记者减轻负重。
除了风力灭火机,还有串联泵和器材箱以及高压细水雾灭火机等背负式器材,其中背负式细水雾灭火器在未装满水的情况下就有60斤,记者双手拎举都十分困难。李荣俊回忆道,“每次出警都面临巨大的体力消耗,上周接警后我们翻过两个山头到达指定位置时,衣服已经湿透,又遇到晚上山上低温,只能靠山上燃尽的灰烬取暖”。
背10千克装备爬10公里山路,记熟62个山头地貌
随着山路登高爬坡,没走一会儿记者就感到气喘吁吁,而一旁的8位队员仍踏着班长的号子齐步向前。据中队长张峥介绍,市中区的森林防火总面积为14.6万亩,分布在8个街道办事处,70个森林防火村,单是山头就有62座。“我们每次巡山任务主要是为了熟悉辖区、演练和修订预案,我们日复一日地操练都是为了一旦发现火点可以直接战斗部署。”
根据地势不同,每次巡山都要步行5至10公里不等,这对于巡防组来说只能算是基本的体力消耗。“今年以来已处置火情20余起,进入防火期后熟悉山林道路里程超200公里。”每天从6点起床哨吹响到22点休息,中间除了午休和吃饭,其余时间都是在进行班组操练、体能训练还有理论学习。枯燥的训练生活的背后是守护山脚下万家灯火的责任在肩,也是对自己和队友的生命负责。“与城市消防相比,森林消防是在广袤的自然环境中作战,着火的时间和空间都不可控,扑救时间短则几小时,长时多达几天,负重上下山和救援都是在试探消防员体力的极限。有时遇到风向突变,火势一旦扑向消防员,体能就是最后的保命武器。”李荣俊说道。
沿路的侧柏和泰山松针是我们常见的树木,没想到竟是高火险森林植被类型。李荣俊伸手抓起一捧地面上的落叶说道,“这些看似温顺的针叶,遇火即化身‘绿色汽油’。”他们的战术手册里,每片林区都有专属风险图谱——泰山松易燃指数四星,侧柏林火势蔓延速度每秒0.8米,这些数字在火场已化作神经末梢的条件反射。
山脚下的“00后”卫士:面对山火顾不上害怕
巡山结束后,实战操练正式开始。今天进行的是串联泵与风力灭火器操练班组。别看这个小小的串联泵,这可是中队的“宝贝疙瘩”。2003年出生的玄振强告诉记者,“我们队里有两个串联泵,它可以与多种设备搭配使用,一个水泵在缓坡可以铺设720米水带,串联使用可铺设上千米,实战时可以极大地节省人力。”
22岁的玄振强成为一名森林消防员还不足两年,谈及首次直面火线,至今都还记得漫天火光炙烤脸颊的灼烧感。“当时看到那个情景已经顾不上害怕,我相信并肩作战的战友,当下能做的就是让自己镇定下来服从命令听指挥,处置山火是我们的任务也是责任。”
另一位2000年出生的韩利松曾是一名军人,退伍后报考森林消防来到市中区森林消防中队。“全家都以我的职业为荣,这也成为我工作的动力。”为了避免父母担心,韩利松平时回家很少聊工作,每次出警前一般只会和姐姐吱会一声,“不敢和爸妈讲,怕他们多想。”在这二十多岁的人生经历里,韩利松将当兵和成为一名消防员看作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年轻人就应该把有限的时间和无限的精力投到社会和人民需要的地方,这是我青春的价值。”
夕阳西沉时,山风掠过他们满是疲惫的稚嫩脸庞,这些曾被称作“温室花朵”的00后,正用年轻的步伐丈量着山林的责任。他们的防火靴碾碎荆棘,也在时代的光荣榜上刻下他们的印迹。当城市霓虹在山脚流淌,青山之上永远跃动着年轻的力量。
记者:曲珈熠 摄影:冯松豪 编辑:曹梦佳 校对:李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