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头诗‖幸有心期当小暑·葛衣纱帽望回车
2023-07-07 09:32:52
更新时间:2024-08-06 08:02:20
中华传统文化首先包含儒、佛、道三家主流文化。其次,由此衍生出来的文字、语言、书法、音乐、武术、曲艺、棋类、节日、民俗等。
具体地讲,中华传统文化以古文、古诗、词语、乐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等为载体。
其传统节日(均按农历)有:正月初一春节(农历新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四月五日清明节、清明前后的寒食节、五月五日端午节、七月七日七夕节、七月十五盂兰盆节、八月十五中秋节、九月初九的重阳节、腊月初八的腊八节、腊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种民俗活动等;包括传统历法在内的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以及生活在中国的各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一是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进取精神。这是志向的事,这是自立自强的事,这是每一个人的事。梁启超曰:“人固有之,国亦宜然。”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周易》上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六韬》里太公曰:“君子乐得其志,小人乐得其事。”就是提倡人应效法日月星辰刚健运行那样奋斗不息、积极进取,坚持独立意志、人格尊严和做人原则。自强不息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主旋律,也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不倒,中华文明历经浩劫而传承的重要因素。这种精神铸就了中国人民百折不挠、愈挫愈奋的民族品格。特别是在历经了不平凡的2008年,在一定程度上我们更认识到了志向和自强的指引力量,面对一切困难我们要说:人众兮胜天,人定兮胜天!
二是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和谐精神。这是国家的事,这是国家发展的事,这是经济的事。而我要说:“国固有之,人亦宜然。”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古代思想家就提出“和实生物”、“和而不同”等思想。主张国家之间、民族之间、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处;不同文明之间和谐共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中国人民奉行的崇高价值,在中国历史上曾经起了促进民族团结,增强民族凝聚力,实现睦邻友好的积极作用。面向世界,倡导和谐,亲仁善邻,燮和万邦!面向未来,倡导和平,互利双赢,遏制战争!面向自己,洞悟生命,格物致知,修齐治平!
三是直面战争、不战而胜的谋略精神。这是国家的事,这是国家安全的事,这是军事的事。而我要说:“国固有之,人亦宜然。”《孙子兵法》的最大追求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真江湖,无老大,四海同流,故用武者,用力可也,骄纵跋扈不可也。故用武者,用功可也,穷兵黩武不可也。此谓之:武无第一。故用武者,用武可也,但须德治武功,武属火,德属水,水火不相溶,须土来中和。智属土,不争而争,不战而战,不胜而胜!阴阳结合为太极,大是大非是为义,刚柔相济其是智,智刚相恃是谓勇,战天斗地,其乐无穷!
四是以人为本、道法自然的系统思想。这是国家的事,这是国家走向的事,这是政治的事。而我要说:“国固有之,人亦宜然。”成书于殷商时期的《尚书》中就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思想。体现在政治上就是:人民群众永远是历史的缔造者,人民万岁!我们提出的“以人为本”,是对“民本”思想的继承和发扬。就是通过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就是要在平等、自由的条件下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但必须知道自组织理论自然“神明暗运”,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默契造化”即:使他构与自构相契合,过去的历史将会给我们启示和顿悟、教训和经验,未来的历史亦然!
五是天人合一、安生养命的生命思想。这是安养生息的事,这是治思立命的事,这是人类以至宇宙走向的事。而我要说:“人类宇宙固有之,你我他物亦包含。”《黄帝内经》中反复强调都是人类的走向的论述:上医治国,中医治家,下医治病。从治病的角度,或者从安生立命的角度来讲,更准确地可以说:上医治未病,中医治病初,下医治病重。从人类的角度,或者从人类走向的角度来讲,病理一样,愈理同样一样。宋代倡导的“天人合一,民胞物与”的思想。就是说,天地犹如父母,人与万物都是天地所生,人民都是我的兄弟,万物都是我的朋友。这充分肯定了人与自然界的统一。人是自然界所产生的,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可以认识自然并加以改变调整,但不应破坏自然。如果破坏了自然,人类迟早会受到自然界的惩罚。最后改述中国宋代哲学家张载一句话:以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未来开太平!
中国传统文化塑造了中华民族醇厚中和、安生立命、刚健自强、不畏强权、道法自然的人文品格和道德标准,不仅对中国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教育、社会诸走向发挥着巨大影响,也为中国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生命观和行为处事方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它的影响一直延续至今。我经常在思考,一个人自然成长,成就自我是一个艰苦快乐的过程,要认识并经历这个过程,就不仅需要自我修为、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更需要走过大地,远眺大海,遥望星空。把自我和环境紧密结合成一个自然的系统,并遵从“道”的指引,去完成到哪里去的属于自己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