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造谣怎么处理

更新时间:2025-01-06 14:12:46

当您在网上遇到造谣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处理:

保持冷静和理性

先思考信息的来源是否可靠,内容是否合理。

不要盲目跟风转发或评论,避免成为谣言传播的“帮凶”。

核实信息

利用权威渠道,如政府部门的官方网站、正规媒体的报道等,对所接收的信息进行核实比对。

如果无法确定信息的真实性,切勿轻易传播。

增强法律意识

制造和传播谣言是违法行为。根据相关法律解释,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情节严重,可构成诽谤罪。

主动举报

-及时向相关部门或平台举报,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环境。

举报渠道包括:

12377举报平台:通过拨打12377电话、登录官网、下载“网络举报”客户端、关注官方微博“国家网信办举报中心”私信举报,或者发送邮件至jubao@12377.cn进行举报。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通过平台的媒体求证、专家视角、辟谣课堂、直击真相、案例分类等多个维度辨谣辟谣,并通过平台提供的查询举报功能进行举报。

微信公众号:关注“中央网信办举报中心”微信公众号,点击“一键举报”链接进入“举报入口”页面,填写实名信息和举报内容后提交。

采取法律行动

如果网络谣言侵犯了公民个人的名誉权或法人的商誉,相关责任人需承担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及赔偿损失的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造谣行为可能面临拘留、罚款等行政处罚,严重者可能构成刑事犯罪。

收集并保存证据

在发现被造谣后,及时收集并保存相关证据,如截图、链接、发布记录等。

这些证据在报警或起诉时非常重要,有助于证明造谣行为的存在和造成的损害。

报警或提起民事诉讼

如果情况严重,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要求依法查处。

也可以选择收集证据后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恢复名誉、赔礼道歉及赔偿损失。

通过以上措施,您可以有效应对网上造谣,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相关推荐

今日辟谣(2025年4月18日)

2025年4月18日辟 谣 “2025年佛山将全面取消入学限制”不实详情:近日,有不少家长反映,在网络平台上刷到很多关于佛山公办学校入学政策有变的消息,消息称“2025年佛山将全面取消入学限制”“无社保、无学历、无房产也可以规划入户入学”,引发热议。对此,佛山市教育局招生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2025-04-18 17:14:00

帮扶“内销”,大厂们集体出动

文|猎云精选 孙媛近一周,“出转内”朋友圈不断扩容。面对美国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125%的累计关税,一场对外贸企业的帮扶行为正在进行。大厂们也陆续站到了“接力赛”中。这里面,京东最壕,以“未来一年内将大规模采购出口转内销商品,帮助外贸企业快速开拓国内市场”,豪掷2000亿元;盒马逐快,提供绿色通道2

2025-04-18 16:37:00

五一假期火车票今起开售 铁路部门发布重要提醒

仪陇融媒(记者 肖静)4月17日,记者从铁路部门获悉,五一假期火车票正式开售。根据铁路部门安排,5月1日假期首日车票于今日发售,5月5日返程车票将于4月21日开售。由于各地车票的具体开售时间有所不同,旅客可通过铁路12306官网及APP查询具体车次开售时间并购票。根据平台预售票监测分析,今年五一假期

2025-04-18 15:34:00

公安机关公布10起涉敏感案事件等领域网络谣言案件

近期,个别网民假借社会热点事件编造传播网络谣言,或自编自导自演、无中生有炮制虚假案事件,以此吸粉引流、非法牟利。相关行为扰乱网络空间秩序,扰乱社会公共秩序,不仅涉嫌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有关规定,情节严重的还可能构成犯罪。全国公安机关网安部门始终保持对网络谣言的严打高压态势,坚决遏制网络谣言高发频发

2025-04-18 09:28:00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总工程师孙蔚敏:在人工智能的热潮中保持冷思考

人民网香港4月15日电 (余颖、严小晶)15日在2025世界互联网大会亚太峰会人工智能大模型论坛上,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总工程师孙蔚敏指出,智能时代正在加速到来,当前大模型确实有点过热,人工智能的核心在于创新,不仅是技术的创新,也是认知思维理念的创新。孙蔚敏在发言中表示,人工智能大模型作为新引擎,为

2025-04-16 17: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