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头诗‖幸有心期当小暑·葛衣纱帽望回车
2023-07-07 09:32:52
更新时间:2025-01-02 09:17:49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出自「论语·为政」,是孔子的言论。一般来说,这句话翻译成白话文为:"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可是仔细一看,这样翻译过于肤浅,没有真正懂得孔子所要表达的意思。
仁,义,礼,智,信是孔子及其弟子所倡导的儒家文化的精髓,「论语」是其思想的集中体现。而关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就是提倡"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的人之信吗?其实读完论语可以发现,这并不是孔子提倡的"信"。相反,孔子认为,对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场合,应该说不同的话,同样的话用不同的方式表达,所谓"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论语·卫灵公》。其意思是,可以与之交谈的人,如果不与他交谈,就会失去结交这个人的机会;不可以与之交谈的人,如果与他交谈了,就会说出不该说的话。明智的人既不会失去结交他人的机会,也不会说出不该说的话。即所谓"我确保我说的话都是真话,但是真话我不一定都说"。
"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君在,踧踖如也,与与如也。"——《论语·乡党》。“乡党”指的是家乡的聚会或乡亲之间,孔子表现得非常谦逊,似乎不善言辞。这显示了他对长辈和乡亲的尊敬,不轻易发表意见,保持谦卑的态度。
在“宗庙朝廷”,即祭祀祖先的宗庙和朝廷议政的正式场合,孔子则能够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但仍然非常谨慎。这表明他在正式的宗教和政治场合中,能够恪守礼仪,言辞得体。
“朝”指的是朝廷中的日常事务。在与下大夫(较低级的官员)交谈时,孔子表现得“侃侃如也”,即坦率、自信。而在与上大夫(较高级的官员)交谈时,他则是“訚訚如也”,即和气、恭敬。
最后,“君在”指的是国君在场的情况。这时,孔子的态度变得非常恭敬和拘谨,“踧踖如也”,即在国君面前表现得非常小心,不敢有丝毫懈怠。
表明孔子在不同的场合,对不同的身份的人用不同的方式说话。
"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 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论语·子路》。
叶公告诉孔子,在他的家乡有一个以正直著称的人,这个人的父亲偷了羊,而这个儿子却揭发了父亲。叶公可能是在赞扬这种无私的公正行为。
然而,孔子对此有不同的看法。孔子认为,在他的家乡,人们对于“直”的理解与叶公所述不同。在孔子看来,真正的“直”不仅仅是法律或道德上的公正,还包括了家庭关系中的亲情和责任。孔子认为,在家庭关系中,父亲应该保护儿子,儿子也应该保护父亲,这种相互保护也是一种“直”。在这里,“直”不仅仅是外在的行为,更是内在的情感和责任。
孔子的回答体现了他对家庭伦理的重视,他认为在家庭内部的和谐与忠诚也是“直”的一种表现,甚至在某些情况下比法律上的公正更为重要。这反映了儒家思想中对于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和谐与平衡的重视。
总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并不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的意思。而应该理解为"如果这个人应该应该知道,那你就告诉他你知道,如果这个人不应该知道,你知道你也不能告诉他。"这才是智慧。
比如,面对歹徒,要绑架你的妻子,歹徒问你妻子在哪里?你能告诉他吗?你知道你也不能告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