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头诗‖幸有心期当小暑·葛衣纱帽望回车
2023-07-07 09:32:52
更新时间:2024-11-19 10:01:55
灵渠古称秦凿渠、零渠、陡河、兴安运河、湘桂运河,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于公元前214年凿成通航。
灵渠流向由东向西,将兴安县东面的海洋河和新安县西面的大溶江相连,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有着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美誉。2018年8月13日灵渠等四个项目入选第五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一统中原之后,分天下为36郡。但是在大庾岭、骑田岭、萌渚岭、都庞岭和越城岭以南的地区,包括今广东和广西大部、越南北部、福建南部等广大的地域,仍属于古代百越民族的聚居地,尚未归于秦朝的统治之下。秦始皇为了将岭南百越地区纳入中国版图,便派屠睢为主帅,率50万大军南征百越。但秦朝的大军一出发,立即遭到百越的顽强抵抗,加之岭南山路崎岖,粮饷转运困难,以致秦军受到重创,战事处于胶着状态,三年兵不能进。
为了解决秦军的后勤补给问题,公元前218年,秦始皇命监御史禄督率士卒在今广西兴安县境内修建一条人工运河,转运粮饷。公元前214年,运河凿成,也就是今天的灵渠,它连接了湘漓二水,沟通了长江和珠江水系,连通了南中国的水运网,使秦军得到了源源不断的粮草补给和兵员补充,秦军迅速统一了岭南。之后,秦始皇在今广东、广西和越南北部一带分别设立三郡、南海、桂林、象郡其后历朝历代都对灵渠进行过修葺,有记载且规模较大的便有23次。唐代已建有斗门18座,宋代发展到36座,元、明、清三代多次维修完善,保证了灵渠航运长期不衰,对广东、广西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有重大影响。
而其中汉代马援、唐代李渤、鱼孟威修筑灵渠功绩最大。在灵渠南渠岸边的四贤祠内,至今还供奉着史录和他们的塑像。近代以后,随着粤汉铁路和湘桂铁路的通车,灵渠内的航运逐渐停止。此后渠道也因年久失修而淤塞,两侧堤岸多处崩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进行了大规模整修,恢复了传统风貌,但功能仅以农业灌溉和城市供水为主,灵渠由铧嘴、大小天平、南渠、北渠、泄水天平和斗门组成,设计科学,建筑精巧。
铧嘴将湘江水三七分流,其中三分水向南流入漓江,七分水向北汇入湘江,沟通了长江、珠江两大水系,成为秦代以来中原与岭南的交通枢纽,为秦始皇统一中国起了重要作用。灵渠,与四川都江堰、陕西郑国渠并称秦代三大水利工程,当代著名学者郭沫若先生称之为与长城南北相呼应,同为世界之奇观。作为世界最早的人工运河,灵渠曾经导演过无数南来北往的舟船,也曾有过无限的风光,它灌溉土地几世纪,在无数人的心里留下了美好的记忆。今天,她安详的就像一位饱经风雨变化以无忧见惯世道兴衰而不惊,安然避世于山野的隐者化身,从容淡泊于海洋山下,终日以清清流水为伴,任天上流云往来舒卷,岁月匆匆流逝,一去不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