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头诗‖幸有心期当小暑·葛衣纱帽望回车
2023-07-07 09:32:52
更新时间:2024-08-16 10:16:59
护法运动失败后,中国的革命形势进入低潮。1917-1920年间,孙中山总结了过去十数年的革命经验和教训,先后完成《孙文学说》、《实业计划》和《民权初步》三部著作,将其合并《建国方略》,系统地抒发自己的建国宏愿和构想,从心理建设、物质建设、社会建设三个部分,勾勒出一副完整的国家建设蓝图。
建国方略图
在《建国方略·实业计划》中,孙中山提出了一份规模宏大远景规划,其中包括建设铁路十万多公里,建设华北、华中、华南三大世界级港口等项目。其中许多计划在当时看来多少有空谈之嫌,但时隔百年,孙中山先生当年描绘的这个蓝图早已实现。
孙中山的《实业计划》包括开发交通,开辟商港,建设铁路,兴办工厂,发展水利农业矿业,植树造林和移民西北等内容,分为五大计划。
当时的北方地区已有大沽、秦皇岛、葫芦岛三港,孙中山认为大沽港泥沙淤塞,秦皇岛和葫芦岛港又太小,应该在清河、滦河两口之间,新建一北方大港。
初期以天津为依托,通过铁路、运河连接北方的煤矿和盐场,“仅以此计,已足为此港之利”。远期,以北方大港为节点,用铁路连通河北、山西、热河、蒙古北方各省,同时接通西伯利亚铁路以贯通欧亚大陆,最终“于有限时期中发达此港,使与纽约等大”。
北方大港建成后,还需建设铁路网沟通腹地,“以海港为出发点,以多伦诺尔为门户,以吸收广漠平原之物产,而由多伦诺尔进展于西北。”在孙中山的计划中,多伦诺尔是整个西北铁路网的枢纽,以多伦诺尔为中心延展出八条铁路线。
西北铁路系统
向东经大兴安岭抵达漠河;向北穿过蒙古与俄国西伯利亚铁路相接;向西沿沙漠北境至新疆乌鲁木齐,而后经天山进入塔里木盆地;再以十余条支线串联沟通,最终建成总里程11200公里的西北铁路系统。在此基础上,增筑25600公里的扩张西北铁路系统。
西北铁路系统和扩张西北铁路系统
按常理说,铁路应该建在人口密集经济发达之地,但孙中山认为由人多之处筑铁路至人少之处,必将刺激人口和资源向人少之处流动,“此为铁路经济上之原则,而铁路家、资本家所未尝发明者也”。所以他规划的西北铁路总里程达到夸张的36800公里,几乎将整个大西北都连通起来。而为了充分发挥铁路的效用,孙中山还提出蒙古、新疆移民计划,以国营农场的形式,在十年内移民一千万开发大西北。
孙中山出席京张铁路开通典礼
在水利上,疏浚黄河“斯为全国至重大之一事”,可以仿美国的密西西比河,在两岸修堤,疏浚河道,并加以堰闸,以供航运之用,山西的汾河,陕西的渭河也可以用同一方法处理。此外,还需恢复京杭大运河并在北方大港与天津之间开凿新运河,届时便可通过航运将整个北方连在一起,甘肃、山西、陕西等内陆省份也能通江达海。
为了建设北方大港、西北铁路系统、水利治理,还需大规模开发河北山西的煤铁资源,一方面可以提供工程建设所需的物料,另一方面待工程完成后也可出口创汇,彼此之间相辅相成。
在孙中山的计划中,东部地区也应建一世界性大港。上海港虽然已是当时中国最大的港口,但孙中山认为上海港潜力不足,应在杭州湾的乍浦岬与澉浦岬之间,新建一东方大港。
上海与东方大港的关系类似于英国的曼彻斯特与利物浦,日本的东京与横滨,上海是内地市场和制造中心,东方大港为商贸运转之枢纽。当然,孙中山也没有完全放弃上海,提出疏浚长江、黄浦江,填海造陆,开凿运河,开发浦东等计划,以拯救上海这座“僵死之港”。
整治长江是孙中山《实业计划》中的重要一环,孙中山将长江分为六段:长江口,上海-江阴,江阴-芜湖,芜湖-东流,东流-武穴,武穴-汉口,根据每段不同的水文情况,采取不同的整治措施,最终达到“辟一条通路深入内地六百英里,容航洋巨船驶至住居二万万人口之大陆中心,而此中有一万万人住居于此最大水路通衢之两旁。”
整治长江工程完成后,利用长江水路优势和流域内的资源,重点建设一批内河商埠,自下而上依次为镇江、南京、芜湖、安庆、九江(鄱阳)和武汉。武汉当时还处于三镇分治时期,孙中山提出将武昌、汉口、汉阳三市合并为武汉,最终建成一个规模与纽约、伦敦相当的国际大都市。
此外,孙中山还计划整治北运河、淮河、汉江、鄱阳、洞庭等长江支流和水系,并利用长江流域丰富的石灰石资源,建立一批水泥厂,为筑港、建市街、起江河大堤等工程提供支持。
孙中山是广东香山人,对珠江三角洲和省城广州十分了解,在近代之前,广州就已经是中国的工商业和对外贸易中心,以世界性海港论,广州也居于最便利之地位,因而孙中山计划改良广州港使其成为与北方大港、东方大港同等重要的世界性大港。
改良广州港后,还需整治广州河汊、西江、北江、东江等水路系统。在西江的治理上,孙中山提出分段筑坝,在提高通航性的同时还可以用来发电,这个今天珠江上游的梯级开发有异曲同工之妙。
当时的中国仅有京汉、津浦等少数几条通车的铁路,湖南、四川、广东、广西、云南、贵州西南六省除了一条法国人运营的滇越铁路外,只有一条尚未打通全线的粤汉铁路,所以孙中山计划建设总里程超一万公里的西南铁路系统,“由广州起,向各重要城市、矿产地引铁路线,成为扇形之铁路网,使各与南方大港相链接。”
西南铁路系统
除了北方、东方、南方三个世界大港外,《实业计划》还提出建设四个二等海港、九个三等海港和十五个渔业港,并在沿海和内河沿岸建设一批造船厂,自己建造万吨海船。
除了第一计划中的西北铁路系统和第三计划中的西南铁路系统,孙中山还提出建设中央、东南、东北、高原和扩张铁路系统,并将其列入第四计划中。
10万英里铁路计划
中央铁路系统是各铁路系统中最重要者,包括长江以北的中国腹地即蒙古、新疆一部,共24条线路,总里程26560公里。
中央铁路系统
东南铁路系统,包括东南沿海地区及苏、皖、鄂、湘一部,共13条线路,总里程14400公里。
东南铁路系统
东北铁路系统,包括满洲之全部及蒙古、河北一部,共20条线路,总里程14400公里。
东北铁路系统
扩张铁路系统是西北铁路系统的补充,共18条线路,总里程25600公里。
扩张铁路系统
高原铁路系统是整个铁路计划的最后部分,工程难度高,收益低,为远期规划,共16条线路,总里程17600公里。
高原铁路系统
孙中山认为“前四种计划既专论关键及根本工业之发达方法”,将发展饮食、纺织、建筑、交通和印刷产业等轻工业列为第五计划。第六计划为发展矿业,也是对前四个计划的补充。第五、六计划内容不多,这里就不展开了。
《建国方略》自提出至今已有百年,国民党没能完成孙中山的宏愿,共产党和新中国却将其实现。
例如计划中的三大世界性大港,虽有所出入,但渤海湾、长三角、珠三角无疑已经发展成为中国的经济中心,世界十大港口中,有七个都在中国。
上海港洋山港区
又如铁路计划,除了不太符合实际的线路,计划中大部分线路如今都已实现,铁路运营里程达到14.14万公里,其中高铁3.6万公里,稳居世界第一。
还有整治长江黄河、开发煤铁资源,兴办钢铁石灰水泥产业,发展轻工业等计划,也都已实现,甚至远远超出当时的设想。孙中山可能想不到,未来的中国居然会出现产能过剩。
最后,引用一段习主席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上的讲话:
在旧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条件下,孙中山先生的这些宏大构想是难以实现的。今天,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全国各族人民顽强奋斗下,孙中山先生当年描绘的这个蓝图早已实现,中国人民创造的许多成就远远超出了孙中山先生的设想。
祖国大地上,铁路进青藏,公路密成网,高峡出平湖,港口连五洋,产业门类齐,稻麦遍地香,神舟遨太空,国防更坚强。孙中山先生致力于建设的独立、民主、富强的国家早已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